男篮国青的成材率,大概是多少
本文将梳理从2007年到2024年之间,参加U17和U19世青赛的所有国青男篮,看看这些年轻人里有哪些兑现了天赋,哪些伤仲永。 预告,全文约8700字,提醒各位注意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直接改变NBA历史的人,你就说传奇不传奇吧 球队的领军人物是当时已经在CBA拿下全明星扣篮王的徐咏,虽然新秀赛季他场均也不过7.4分,但天赋已经藏不住了。在这届赛事上场均15.8分3.8篮板2.1助攻,最有名的一场就是对阵斯蒂芬-库里和迈克尔-比斯利的美国队时砍下了22分9篮板。当时一度被称为易建联接班人的苏伟也有场均11.8分6.2篮板。只是过去这么多年后,大家或许更加搞不懂,苏伟和阿联几乎是同时代且球风完全不同,怎么就接班人了? 遗憾: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徐咏横空出世却黯然退役。在世青赛上留下华丽圆舞曲的他,随后在CBA,生涯第二个赛季场均超过18分,可随后就因为查出脊柱恶性中央骨肉瘤离开了赛场,他也是这届球员中的那个最令球迷难以释怀的“如果”。另一位就是当时场均9.5分的巴智超,直到20岁才打上CBA,09-10赛季为山西出战拿下场均8.9分,但去到福建后逐渐从联赛消失。 插曲:这次赛事由李指导领军,在前一年9月,他率队赢得亚青赛冠军,取得了世青赛入场券,本届赛事也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但后一年,也就是2008年亚青赛,却发生了李春江带队罢赛的一幕,国青就此失去了2009年U19世青赛的资格,而李指导这一举动也几乎等同于将自己从国家队系列主帅的名单中切出去了。 也或许,这两件事便是这一届国青球员的缩影,他们心比天高,但赛场上一团乱麻。 2013年U19:被周琦星光遮挡 周琦的横空出世,在那个时期给了中国球迷无限的遐想,这一切也在2013年U19上被推到了顶峰,国青再次刷新更高年龄层级的世界大赛最佳战绩,第7名。这届的名单是:赵继伟、吴前、赵睿、罗汉琛、原帅、李京龙、衡艺丰、高尚、赵天熠、周琦、赖俊豪、吴冠希。 这支球队里只有3名前一年打过U17世界杯的年轻人,主帅也从王建军换成了王怀玉指导。 战绩:第7(历史最佳战绩),小组赛2胜1负,总计4胜4负 球星:赵继伟、吴前、赵睿、罗汉琛、原帅、周琦、吴冠希 成材率:58.3% 当时针指向2024年,可能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反复读这段话,回想起赵岩昊坎坷的职业生涯,再看看中国男篮的当下,不免心中一阵悲凉。如果说前一年的高尚令人叹息,说到赵岩昊,大概就是可惜。他的身上有太多如果,如果他能够挂上肉,如果他能够早点放开手脚打几年,如果他能够避免后来的伤病,以及更多如果如果。 2015年U19:黯淡前夕 一年后,备受期待的广厦双子星继续在青年赛事中出战,这对组合带着前一年在U18亚青赛上夺冠的96级老哥们,开始了又一次前行。 阵容:孙铭徽、赵睿、赵岩昊、左朕年、孟子凯、曾繁日、付豪、胡金秋、吴俣成、杨凯、邵英伦、史仪 战绩:当时最差的第15名 张博源对阵法国时的致胜中投 —— 结 语 —— 辛苦看完整篇文章的球迷大概会有不少疑问,比如FIBA的赛制设定,比如国青的成材率变化,比如关于国青的人才机制等等,笔者都将在这里将进行简单地阐述,抛砖引玉。 FIBA设定的赛制中与中国国青有关的是4项,也就是奇数年里的U16亚青赛和U19世界杯,偶数年里的U17世界杯和U18亚青赛,U16和U18都需要打进亚洲四强才能取得进入下一届世界杯16强的比赛资格。 因此有些球迷可能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由于这种设定,在偶数年里,就会出现国青需要征战U17世界杯和U18亚青赛,而为了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就变成了U17班底来自U16,U19班底来自U18,和我们寻常理解的16-17-18-19岁顺序不同,其实只有极少数的球员,会完整地将这4个赛事全部打完,甚至其实同时打过U17和U19世青赛的球员也特别少。 比如2019年打U19世界杯的那支球队里,没有任何球员来自2018年打U17世青赛的那支队伍,诚然是那支球队的顶级天赋有限,但同时也受了赛制的部分影响。即国青备战是双线走路,只有少数天才会在其中跳跃,这实际上对于用更多大赛来历练球员这点并不友好。 本文还需要提到一个球迷应该早就注意到的事情,即:U19的成材率要远高于U17,也就是说越早成名的球员最终水掉的概率要更高。 年轻球员的发展其实一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美国为例,我们经常会看到五星高中生、高中全美第一人之类头衔的球员最终落得无球可打。这是客观规律造成的,即青年比赛中有部分球员的身体天赋更早建立,因此能够在比赛中获得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优势,这些优势随着年龄增长,竞争球员们的身体和技术更加成熟,最终都会被消耗掉,没能完成从原始天赋积累转化到真正能力的那部分球员也就水掉了。 U19成材率远高于U17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材面相对更广,球员们能够被考察审核的资料更多,比如有些球员在打U19前就已经是职业球员了。如此一来,在选材和培养中自然要更容易一些,可即便如此,经历了U19世青赛的洗礼,水掉的明星球员还是不少。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里,我们提到了人才培养的道路问题,其实就是青少年赛事和职业赛事的衔接问题,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 就以水平极高的欧洲作为参考,高水平球员为了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也同样面临选择,如今最为流行的球星培养方式,一种是直奔美国,到ncaa去历练,比如德国的弗朗茨-瓦格纳,另一种就是提前打成年比赛和职业联赛,比如斯洛文尼亚的卢卡-东契奇。归根结底,就是要在青少年球员培养中保持竞争力。 目前,中国男篮就缺少这样一种类似美国AAU和NCAA的赛事机制,从2007年到今天,中国男篮的青年赛事,依旧无人问津,恐怕不少从业者都少有关注U21全国青年联赛,而从CUBA改到了CUBAL,虽然有更完整的赛事和运营,但毕竟整体水平远不足以支撑国青球星们修炼内功。 U21联赛基本上是各队青年队练兵的地方了 于是乎,少年们的选择,如杨瀚森留在国内因为年龄足足浪费一年,如张镇麟、曾凡博直奔NCAA和NBAG联赛,水平上稍有不慎又打不上球。 天才是需要足够的比赛去培养的,得有足够多的比赛和球队去让她们放开手脚干,如当年的高尚、原帅、赵岩昊,哪怕是后来的朱荣振,都需要一个早挑大梁压重担子的试错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CBA不容易给,有没有别的方式呢?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